河北发布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 机动车排放减少汽车排放年均增一成
我们不会完全制止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但是我们必须提倡价值投资主导证券市场。
从发展理论开始,也是很自然地顺应了学科发展的历程。失败国家是双重灾难 经济观察报:国家能力、法治和可问责机制是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中反复提到的三组特点——拥有这三者的国家,可能更加趋近于人类治理的理想状态。
多元现代化的核心:发展即自由 经济观察报:您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对现代化的经典解释,乃至社会心理解释,以及哈佛大学教授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Gerschenkron)对经典现代化派的批判。所以当时考虑,以比较的方法,和发展理论开始入手介绍当代政治学的脉络,逐渐深入到民主制度、政体、政权,还有认同、社会运动、对抗性政治,这是由浅入深的。我觉得这个脉络跟传统的政治学教育的路径不太一样,但这也经过时间证明,是比较能为学生所接受的。第一个是跟公法研究分开了,第二个是跟政治哲学分开了,所以今天的当代政治学,你可以看当代政治学的教科书里,不是谈很抽象的概念,而讨论的是实际的政治过程。作为政治科学学者,阎小骏倾向于悬置价值和道德判断,而把各种政治学现象视为研究课题,因为当代政治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刚刚提到的那11项标准,有没有一个更考虑到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标准,有学者提出过吗? 阎小骏:现在没有。台湾和韩国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实行军人统治——他们的经济起飞阶段。而绿色基金就是提供股权融资的非常重要的渠道。
比如,欧美国家有许多机构投资者具有绿色偏好,而新兴市场国家的绿色项目有巨大的融资需求。目前为止,全国至少有12个省市自治区已经设立了各种绿色基金,未来还会有更多,见图2。当有政府背景的基金参与投资绿色项目后,可以大大降低民间对于这类项目的风险厌恶,使得民间资金愿意跟着投资央行行长们大多都不愿背上货币超发、放水的名声,也担心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本∙伯南克在《行动的勇气》中解释量化宽松的必要性,由于财政方面不大可能再次出手采取刺激举措,只能从货币政策着手为美国经济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也对在华盛顿,只有美联储一家在孤军奋战不无抱怨)。
我觉得应该是经济水平而非文化水平。德国在20世纪的平均利率超过19世纪,还发生了20年代著名极端的通货膨胀。
经济稳定、金融业繁荣,自然利率就降下来了。三、从历史看利率趋势之争 (一)利率的长期趋势 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从长期看利率是下行,甚至零利率是长期趋势。他于1962年出版了《利率史》第一版,第四版由理查德·西勒教授补充了1990-2005年的内容。如公元前180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定利率上限是谷物贷款年利率33%,银子贷款年利率20%。
作者引用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1851-1914)的一句话挺有意思,利率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智力和道德力量越强大,其利率水平越低下。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大力提高利率的猛药治理通胀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说,提高利率几乎总被认为大于降低利率的风险。英国的高利贷法将6%确定为上限,这个斯图亚特王朝的6%传统利率还传到美国。毕竟,没有人愿意冒经济衰退的风险。
二是近现代的利率波动还是很大。因此1945年美国财政部发行的最后一批2.5s的国债,买入资金接近200亿美元。
很多国家限制利率上限,不光是为民间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社会的稳定,也是为了王室、政府能以低利率贷到款。(2015年5月本篇以《利率的长期趋势是什么》为题在微信上发过,此次结合近期情况有修改。
一方面,利率反映的是相对稳定的时间偏好,不会趋近于零。19世纪法国的长期利率从5%逐渐降到4%、3%。二是因为历史资料所限(早期根本没有通胀统计数据),书中主要是介绍名义利率的变动,只在少数章节研究了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实际利率或提到了通胀水平的变化。公司发债人一般并不受高利贷法规的保护。在美国加息的背景下及防风险、去杠杆的思路下,虽然实体经济复苏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但今年市场利率上行看来还是大概率事件。作者认为利率研究有更重大的意义,在引言中写道,研究历史的人们也许会看到相应的国家和文明的兴衰、战争的发动和它带来的灾难,以及和平的享用和滥用。
1547年,加尔文在日内瓦将法定利率上限确定为5%。一种认为利率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只是随经济周期而波动。
作者以严谨的研究态度,参考无数的资料史海钩沉,描述了4000多年的利率史,全书厚达700多页,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它常常会上升或者下降到意料之外的极端水平。
即认为利率定价背后是人的时间偏好,千年来变化不大,所以利率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动趋势,就是在波动。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美国实际的利率呢,因为缺乏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利率差异曾非常大,19世纪初良好商业票据的利率在3.5%到36%之间,活期贷款的利率在0.5%到186%之间。春节后央行上调逆回购招标利率又引发这是真加息还是假加息、中国该不该加息的讨论。人的时间偏好虽然变化不大,但人类社会可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影响了利率中枢。对利率上限的管制,有时可能(大大)脱离市场实际,有时可能也基本符合当时认为合理的利率范围。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19世纪的最后10年,法国和英国公开市场平均贴现率2.09%,有时甚至低到1%以下(这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19世纪法国的银行给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在7-10%之间,当铺和个人放贷机构的小规模消费信贷利率为20-30%)。
作者说这是古代时期唯一出现低至4%利率的阶段。) 进入专题: 利率史 利率 。
18世纪初,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交易的商业贷款利率低至1.75-2%(1775年上升到3-4%),长期贷款的范围是2-3%。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基准点由时间偏好确定,然后根据经济体中储蓄与投资的消长以及金融中介化的程度形成波动。
高利贷法在荷兰无人知晓,但那里的利率是欧洲最低的。也许上面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可以结合起来看。从古至今多数时候战争都伴随着高利率(二战时美英是例外,英国是因为严格控制利率来为战争筹资,美国是因为战争带来繁荣,所以历史有时有相似性,有时又有差异,无法简单判断),和平时期利率较低。利率的波动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有关,从书中来看,古巴比伦、希腊、罗马这三大古国都表现出从最早历史时期利率较高,随着民族发展和兴旺利率开始下降,又在政治崩溃的最后几个世纪里利率上升。
虽然除荷兰外,在我们研究过的国家中,19世纪或20世纪的低利率都大大低于早期的低点,但高利率也超过历史高点。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趋于成熟(未开发的大市场越来越少)、人口老龄化、社会债务负担率普遍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很难出现对经济有强力刺激作用的科技突破,经济增速将放缓的判断(即没有产生高利率的环境、经济不能承受高利率的压力),利率中枢可能总体下移。
16世纪之后高利贷逐渐有了今天的含义——超出正常合理的贷款利率。高利贷法被废除后,法庭逐步认为48%是上限,高于该利率他们不会强制收兑。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有40个州法定利率是6%,其他州从4%到7%不等。虽然广告总要煽乎,但也不无道理。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